升米恩,斗米仇 家父摯友 G 曾有一段驚險的親身經歷。 G 的姐夫 H 畢業自國立大學化工系,曾任職台灣某化工廠廠長。 考量子女教育問題,數十年前,H 決定舉家移民美國, 移民前賣掉房子,總共帶了台幣 1,000 萬元到美國,想不到短短三年,錢已用罄。 H 有幾位手足,早他幾年移民美國,經濟穩固。 H 雖是化工系畢業,但當時在美國並不容易找到得以一展長才的工作,將斷炊之際,臨時郵差的工作,也只能先接下以養家。 H 跟手足求援,手足口徑一致地說:「我們幾兄弟幾年前就已經分產,一人一家代,沒有餘糧外援。」 心灰意冷之際,H 想到了 G。 H 從所剩不多的存款中,硬是提款幾萬塊買了張機票回台,聲淚俱下地跟 G 說:「請你幫助我 200 萬,如果你幫助我,我就會對你姐姐很好。」 G 念及姐弟情而心軟,深怕若不伸出援手,可能影響姐姐婚姻,還自行腦補姐姐在異鄉被家暴孤立無援的場景。 G 就這麼一次又一次的資助 H 很多個 200 萬H 把從 G 手上一次又一次拿到的錢,陸續買了地,蓋了工廠,買了設備,生意漸上軌道之際,經常得意忘形地在公開場合說「G 的錢很好騙,還不用還」,有旅居台美兩地的朋友氣不過,找機會錄下 H 的得意忘形,將錄音帶寄回台灣,G 才恍然大悟,驚覺 H 對他姐姐毫無感情,對舅子的幫助吃乾抹淨。 G 當時又氣又急,也不知道該怎麼辦,除了蓋工廠的資金已經注定拿不回來外,還有 1,000 多萬台幣被H 以「幫你投資」為名,存在 H 的戶頭。 H 所在之城市,有一位在政壇及商業界都極具分量的 C 先生,H 害怕名人跟有錢人,尤其害怕有錢的名人。就是那麼巧,有人把 C 介紹給 G。 C 非常敬重 G 的醫學專業以及長年對慈善機構疏財仗義,拍胸脯允諾會解決 G 的難題。 C 一通電話打給 H,告知:「G 在你那邊暫放的 1,000 多萬,現在要轉出來,換成投資我的公司,請你即刻跟我的律師聯繫,盡速辦妥。」 H 極度害怕 C 的威望,1,000 多萬也確實是來自 G, 再不情願,也只得把錢轉帳出去。 轉帳出去後,H 茶不思飯不想,H 的太太,也就是 G的姐姐還傳訊給G 說:「你姐夫對於轉帳 1,000 多萬出去,有很強烈的失落感。」 G 這時已經醒了,即使察覺姐夫對姐姐不甚好,基本上姐姐跟姐夫是一個「共犯結構」,G 很明確地告訴姐姐說:「那是我的錢,他憑什麼有失落感!」 長達很多年,G 都無法理解為什麼 H 恩將仇報,如果不是有幸遇到貴人 C,那 1,000 多萬絕對也石沉大海。 G 沒想通的答案,其實就是闕老師書上說的:「理財需要普通常識」。 G 對 H 心軟,被情感綁架而有一連串的決策錯誤,其實就是缺乏一個「升米恩,斗米仇」的普通常識。有個版本的解釋如下:「當人快被餓死的時候,你給他一升米, 他會把你當作恩人;但如果給他一斗米,他可能會想,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,就該給我更多⋯⋯」 台語諺語還有一句「親戚莫交財,交財斷往來」,跟「升米恩,斗米仇」異曲同工。
闕又上 1985年赴美,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。近三十年的投資管理生涯,歷經幾次重大股災和美股失落十年的挫敗,失敗之後再成功的經驗彌足珍貴。截至2016年年底,過去八年的年均複利是17%,2017年上半年基金成績28.86%,領先美國標普500的9.2%,但2017年一檔重壓操作失手。 他自嘲之前是操盤手,2017和2018年這兩年則是被盤操。他說,以後若有機會逆轉,這一次烙在身上的刀疤,就更能增添人生的精采!本書出版時的2022年,回顧過去兩年的歷史,見證了又上成長基金有逆轉勝的機會,2020年又上成長基金增長108%,2021年成長57%,他說可以面對挫折,但不要輕易放棄,因為勝利者永不放棄。 優異的操盤成績,獲《路透社》譽為「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」(How a little-known stock picker beat Wall Street)。2016年5月《紐約時報》專訪,徵詢他對巴菲特買蘋果股票的意見,文章標題是「巴菲特的布局說明蘋果已成熟」(Warren Buffett Stake Suggests Apple Is All Grown Up)。以現在回顧當年的分析也極為精準。 著有《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?》《阿甘投資法》《你沒學到的巴菲特:股神默默在做的事》《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》《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:發現一流企業的長相和深度投資價值》,曾名列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書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