▌內容簡介
遵循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原則,
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教養難題,
同步處理父母與孩子的情緒。
幫助父母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,
孩子不哭鬧、不暴走,培養自控力,
懂得好好說話、舉止有禮,擴展社交力。
{親子都快樂的教養方式}
透過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,透過遊戲方式,幫助孩子理解情緒語言,學會排解憤怒、難過、嫉妒等負面心情。從玩中學,讓父母與孩子打成一片。
{有趣、實用,居家簡易操作}
主題活動多樣化,包含烘焙甜點、排列蔬果、捏黏土、做面具、曼陀螺著色等,材料準備方便,過程活潑有趣,訓練孩子的動作技能,刺激孩子的感官體驗。
▌目錄
導言
第一章:瑪麗亞· 蒙特梭利和新教學法
第二章: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原則
2.1 孩子的目光
2.2 情緒教育有什麼意義?
2.3 情緒和社會關係
2.4 寫給父母的幼兒情緒引導指南
2.5 輔助學習單:情緒與反應
第三章:瞭解情緒
3.1 透過造型黏土複製情緒表達
3.2 情緒餅乾
3.3 情緒蛋
3.4 用水果和蔬菜表達情緒
3.5 情緒石
3.6 臉部和肢體動作展現的情緒
第四章:處理情緒
4.1 平靜的罐子
4.2 破壞是為了重建
4.3 吹走你的怒氣
4.4 揉捏憤怒的情緒
4.5 羞愧的面具
4.6 安全毯
4.7 製作一塊快樂板
4.8 製作一塊平靜板
4.9 製作厭惡的黏液
4.10 踩踏悲傷
4.11 壓力球:釋放手中憤怒的小氣球
4.12 情緒策略的正方體
4.13 好情緒娃娃
4.14 情緒的籃子
4.15 著色曼陀羅
附錄:活動材料
▌作者簡介
琪雅拉.皮洛迪(Chiara Piroddi)
是一位心理學者和神經心理專家,特別專攻認知的演化心理學方面。西元2007年,畢業於義大利倫巴底大學心理學系。她在義大利米蘭尼瓜爾達(Niguarda Hospital)實習接受訓練。撰寫有關幼兒心理學方面的多本書籍
▌譯者簡介
戴月芳
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,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院、私立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,曾任錦繡文化企業副總編輯、新學友書局教材部襄理、光復書局執行長、牛頓教育出版公司出版總監、閣林文化事業總編輯、階梯英文數位科技公司教務長、班恩傑尼玩具公司策略長、力新國際文化總編輯、幼福文化集團總編輯、空中美語教育事業教務長、鹿鳴健康事業執行長、台灣艾瑪文化事業專案總編輯等。經營出版事業40年,耕耘企畫、編輯、寫書、翻譯、版權選書樂此不疲
翻譯代表作品有《小劍龍肚子餓》、《晚安,小暴龍》、《農場上的動物》、《野生動物》、《是誰的聲音?》、《誰在看我?》、《誰在森林裡?》、《誰是晚上的朋友?》、《世界城堡》等